Share

【情报】【专访】《藤子・F・不二雄大全集》成功背后小学馆编辑谈制作秘辛(下)

 2009 年,小学馆开始出版包括20 集《哆啦A梦(港译:多啦A梦)大全集》在内的《藤子・F・不二雄大全集》系列,最终总共出版了115 集单行本与4 集特别刊物。在文学全集都卖不出去的时代,《藤子・F・不二雄大全集》第一期全套33 集在印行前就获得超过5000 套的预订量,更决定在发行前增加印量,而且读者群广泛,从20 多岁到40 多岁都有,最后第一期的全套预订量达到了12000 套。究竟《藤子・F・不二雄大全集》系列背后有何秘辛,让它如此成功呢?日本文化厅(相当于文化部)特地采访了当时负责编辑的现任小学馆第二儿童学习局哆啦A梦工作室的编辑长德山雅记和编辑人员目黑广志,了解了这个大型企划的制作过程。

为了搜集编辑《藤子・F・不二雄大全集》用的资料,收集了许多杂志的初出资料。

《藤子・F・不二雄大全集》,那么「尽善尽美」应该是最恰当的。这套书不仅收录了大量藤子作品,包含了115 集的内容,还包括了无法收录在其中的作品,分布在四本附录和四本特典中。此外,每册最后还附有「初次在杂志上连载的刊号」、收录了预告和封面等内容的「特别资料室」,以及收录了藤子・F・不二雄本人谈及作品的「后记」,更包含了名人的解说。此外还有一份折叠的4页月报夹在其中,内有名为「1/f摄影馆」的专栏,收录了当时藤子・F・不二雄的珍贵照片、作品的趣闻和当时的习惯,以及解说者的介绍文章等等。特别是《哆啦A梦》(1969~1996)的第4 册还刊载了一份大幅的「月报号外庆祝哆啦A梦40周年!」,还包含了「哆啦A梦40 周年完整年表」,已成为粉丝口中的经典。这本书的编辑故事,将由当时的编辑负责人、现任小学馆儿童学习部哆啦A梦工作室编辑长德山雅记和当时的编辑和作家目黑广志来为大家阐明。

哆啦A梦工作室编辑长德山雅记的面前是堆积如山的大全集

大全集设下的3 个规则

德山:在编辑大全集时,我们制定了一些规则。第一个大前提是作品必须全部收录,包括之前未收录在单行本中的作品。其次,要按照作品的发表媒体分类,按照发表顺序进行收录。透过制作表格分出发表媒体,我们发觉藤子老师的脑海中也有按媒体分类的想法。在绘制作品时,考虑到读者和编辑的喜好是很重要的。然而,在之前的单行本中,这些作品都混在一起了。在大全集中,我们决定按照媒体分类进行收录。我们认为这样有一定的意义。包括「SF短篇」在内,不仅按照少年杂志和青年杂志等作品发表的杂志进行分类,并按照发表顺序进行收录。是在《月刊漫画少年》、还是在《Big Comic》或是《周刊漫画Action》上发表的呢?在编辑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藤子老师是按照作品的发表媒体有意识的进行创作。

「SF短篇」在大全集内收录了许多不同杂志曾刊登过的作品。

目黑:《哆啦A梦》和《小鬼Q太郎》(1964-1967)有许多未收录的作品。这些作品主要是在《萌芽》(めばえ)、《幼稚园》和《小学一年生》等杂志上发表的。我认为,这些作品可能是考虑到单行本的平衡性而省略的。此外,还省略了内容重复的多个第一回等作品。德山:过去未收录的作品一定要收录,这意味着,无论是书末的预告还是绘制的趣味企划,只要能收集到的东西都要收集。也有很多找不到的原稿,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收集刊登的杂志。但是,只有藤子老师绘制的「亲笔作品」才能被收录,这也是第二个规则。

目黑:也有由藤子老师绘制分镜、筱田秀夫老师协助作画的《梅子星王子(港译:酸梅星王子)》(1968~1970年)这样的作品。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老师参与的作品才被判定为「藤子·F·不二雄作品」。老师完全没有参与、由其他漫画家代替创作的作品,或者其他漫画家使用《哆啦A梦》等角色创作的作品等都没有收录。德山:藤子·F·不二雄老师和藤子不二雄Ⓐ老师的合作中也有像《仙兵卫》(1971~1972年)这样的作品。 F老师在世时曾说,「我思考故事,画了粗略的草图,然后交给Ⓐ老师让他画角色,背景则是绘制草图交给助手来画」,他在《我的漫画道2 漫画家访谈》(小学馆,1989年)中这样说过。第三个规则是尊重藤子老师的意愿,使用最终形态。藤子老师在单行本化时一定会做调整,因此杂志初出和最终形态之间有很多不同。即使单提《哆啦A梦》,也有瓢虫漫画、彩色漫画、《藤子不二雄自选集》(1981~1982年)、中央公论社的《藤子不二雄乐园》(1984~1991年)、文库等等……。在他去世之前发行的也有些微不同。当然全部回归初次刊登时的版本也是一个选择,但我们决定遵循老师的最终意愿。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将初出资料以表格形式放在书末,除了原稿的有无和是否有单行本中的加笔修正外,还可以理解因为代笔等理由而没有收录的原因。只要有这些资料,就可以找到初出杂志并阅读。幸好读者们说,因为有列出初出资料,所以很方便。